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窑刚创烧,主要仿制其它窑口烧制一些青黄瓷。一些偏黄的青瓷。
建窑建盏兴盛于宋朝,并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最高峰!而在宋朝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发展。
北宋初期,由于饮茶习惯的转变,由煎茶转变为点茶,随之改变的还有饮茶的器具。同时建窑的工人们发现了自己窑口的特点,当地土壤含铁量很高,扬长避短专烧黑釉瓷,建窑建盏由此诞生!此时的建窑还是民窑性质。
李昌海束口鹧鸪斑 细节
到了北宋中期,因蔡襄在《茶录》中极力推崇建窑建盏。书中这样描写:“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充分肯定了建窑建盏的功用并确立了建窑建盏在当时“一枝独秀”的地位(简单点说,蔡襄是第一位为建窑建盏代言的明星)。
同时,这一时期龙窑也上达百条,并且开始生产底足刻有“供御”等建盏作为御用茶具。建窑建盏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建窑是官搭民烧。
李昌海束口鹧鸪斑 盏壁
进入北宋晚期,宋徽宗本人就精于茶艺,点茶斗茶有着很高的造诣,将斗茶推上了顶峰。同时还亲自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并将建盏定为御前隆重赐茶的唯一茶具(最顶级的大佬明星——宋徽宗亲自为建盏代言)。
建窑建盏的地位可谓是当世无人能及!还有当时的无锡惠山泉,建窑异毫盏和太平嘉瑞茶被誉为“天下三宝”。这时候的建窑已经是贡窑了。
李昌海束口鹧鸪斑 盏底
南宋我并没有查阅到相关文献,也想找人科普下。只知道这一时期日本镰仓幕府时代,日本的僧侣们来到浙江天目山学佛,回国时就带走了一批建窑建盏。建盏得到了日本的高度推崇,也在日本传播开。关于耀变盏这里有两个说法:其一,建窑工人们偶然烧出了耀变盏,但以当时的审美,耀变如此炫耀的釉面实属妖物,不敢上贡,正好日本留学僧要回国,想要带些建盏回去,师傅们便送给了他们。其二,建窑工人们烧制出了耀变盏,实属偶然性,怕上贡后皇上甚是喜欢,要求再上贡,又烧不出,怕被诛九族,思虑一晚,唤其徒找个地方扔了,徒弟找到一处河水,正欲丢弃,被途径的的日本留学僧遇见,说:“既然你要扔了,不如赠予我”。同一时期,建盏还大量出口其它国家。不过当时建窑主要做御用茶具。出口不多,主要的是吉州窑,遇林窑等,也因此他们的黑釉瓷质量太差很多,釉薄,上釉不均匀等。传播海外!
到了元朝,由于蒙古人的审美和习惯都与宋人不同,建窑建盏的实用价值与地位迅速下滑,岌岌可危。但在民间,依然还流行点茶和斗茶,所以依然还是有市场的。这一时期,散茶的出现也对建盏的地位和市场有着一定的冲击!建窑为了混口饭吃,开始改烧一些青白瓷等,但黑釉瓷依然也有烧。
李昌海束口鹧鸪斑 盏内
明朝,如果说宋徽宗是建窑建盏的最大推手,那么,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建窑建盏灭亡的最凶的刽子手,他的“废团改散”令彻底击垮了建窑。饮茶方式也再度改变,由点茶转为冲泡。茶具也从碗变成了杯。再是,由于审美的改变,黑釉这种颜色在当时实在不讨喜,当时的人们多喜欢色彩明亮艳丽。建窑也在这一时期,彻底消失!断烧!
李昌海束口鹧鸪斑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