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学识】 发布时间 2019-08-16 02:43:25
心如磐石性如铁,半生磨练一技长。有句话说得好,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句话用在叶礼忠的身上再合适不过。1948年,叶礼忠出生于建窑遗址所在地水吉镇南山村。解放前祖父叶仁诗创办了水吉半岭瓷厂;解放后父亲叶希雄携半岭瓷厂私营设备并入并筹建了建阳水吉池中村“建阳瓷厂”,长期担任技术总负责人。1962年,15岁的叶礼忠进入池中村建阳瓷厂跟随父亲学艺。年少的叶礼忠对瓷泥有一
标签:
【大师建盏】 发布时间 2019-08-02 03:53:17
【建盏学识】 发布时间 2017-01-23 17:28:59
【叶礼忠】在叶礼忠建盏看来传承建盏制作技艺是天意,是本分,更是责任。1948年,叶礼忠出生于建窑遗址所在地水吉镇南山村。解放前祖父叶仁诗创办了水吉半岭瓷厂;解放后父亲叶希雄携半岭瓷厂私营设备并入并筹建了建阳水吉池中国营瓷厂,长期担任技术总负责人。1962年,15岁的叶礼忠进入池中国营瓷厂跟随父亲学艺。年少的叶礼忠对瓷泥有一股异乎寻常的热情,常常在拉坯的转盘前一练就是半天,不久泥坯在他手里便有了灵性
【建盏学识】 发布时间 2017-01-21 10:38:44
【叶礼忠】 在叶礼忠建盏看来传承建盏制作技艺是天意,是本分,更是责任。1948年,叶礼忠出生于建窑遗址所在地水吉镇南山村。解放前祖父叶仁诗创办了水吉半岭瓷厂;解放后父亲叶希雄携半岭瓷厂私营设备并入并筹建了建阳水吉池中国营瓷厂,长期担任技术总负责人。1962年,15岁的叶礼忠进入池中国营瓷厂跟随父亲学艺。年少的叶礼忠对瓷泥有一股异乎寻常的热情,常常在拉坯的转盘前一练就是半天,不久泥坯在他手里便有了
【建盏学识】 发布时间 2017-01-20 11:47:08
一、个人简介在叶礼忠看来传承建盏制作技艺是天意,是本分,更是责任。1948年,叶礼忠出生于建窑遗址所在地水吉镇南山村。解放前祖父叶仁诗创办了水吉半岭瓷厂;解放后父亲叶希雄携半岭瓷厂私营设备并入并筹建了建阳水吉池中国营瓷厂,长期担任技术总负责人。1962年,15岁的叶礼忠进入池中国营瓷厂跟随父亲学艺。年少的叶礼忠对瓷泥有一股异乎寻常的热情,常常在拉坯的转盘前一练就是半天,不久泥坯在叶礼忠手里便有了灵
【建盏学识】 发布时间 2016-12-12 11:58:33
叶礼忠,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48年出生于陶瓷工艺家庭。自祖父起三代人从事陶瓷制作工艺。祖父叶仁诗、父亲叶希雄于解放前就创办了建阳水吉半岭瓷厂,三代人长期从事陶瓷制作14岁起即开始跟随父亲当学徒,从事陶瓷制作,历经陶瓷拉胚、上釉、烧成、陶瓷模具制作等各道工序作业。1979年至1981年三年间,福建省陶瓷研究所派专家组常年进驻池中瓷厂对古建盏(兔毫盏)的制作工艺进行挖掘、科研和制作,
【大师建盏】 发布时间 2020-04-08 11:04:09
叶礼忠出生于1948年,建窑遗址所在地水吉镇南山村。祖父叶仁诗解放前是水吉半岭瓷厂的创始人;父亲叶希雄解放后携半岭瓷厂私营设备并入并筹建了建阳水吉池中村“建阳瓷厂”,长期担任技术总负责人。▲叶礼忠银兔毫盏 盏内生长于这样的家庭中,叶礼忠可以说是摸着建盏长大的,从小对瓷器的接触,让年少的叶礼忠心中慢慢滋生出对建盏的喜爱。1979年,中央美院、省轻工研究所、省博物馆与建阳瓷厂技术人员一道组成“攻关小组
【建盏入门】 发布时间 2020-04-08 12:02:41
叶礼忠老师曾说学习建盏制作技艺是天意,是本分,更是一份使命,是对祖辈技艺的传承。1948年,叶礼忠出生于建窑遗址所在地水吉镇南山村的一个陶瓷工艺家庭。自祖父起三代人皆从事陶瓷制作工艺,祖父叶仁诗于解放前就创办了建阳水吉半岭瓷厂;解放后父亲叶希雄携半岭瓷厂私营设备并入并筹建了建阳水吉池中村“建阳瓷厂”,长期担任技术总负责人。生长于这样的家庭中,叶礼忠可以说是摸着建盏长大的,从小对瓷器的接触,让年少的
【建盏入门】 发布时间 2020-04-08 14:13:12
叶礼忠大师烧制的兔毫纹路清晰,立体感强,盏口沿干。毫纹细长条达,纹路边界可分,均匀上口。▲叶礼忠束口银兔毫 盏内黄条柔长细蜜,釉面莹润。釉层肥厚浓郁,极具光感。▲叶礼忠束口银兔毫 细节底釉为青黑亮釉,面釉是黄褐色釉。杯底落款,匠心独具,品质保证。▲叶礼忠束口银兔毫 盏底1948年叶礼忠出生在建窑遗址水吉镇南山村,1962年15岁的叶礼忠进入池中村建阳瓷厂跟随父亲学艺,年少的叶礼忠对瓷泥有着超乎寻常
【建盏入门】 发布时间 2020-04-08 14:54:44
叶礼忠不善言辞,身上拥有着同建盏一样朴实的气质,几十年来他一直潜心研究兔毫建盏,使兔毫盏这一中华民间陶瓷艺术瑰宝的制作工艺日臻成熟、完美。▲叶礼忠银兔毫盏 展示作为建盏工艺大师,叶老坚信,一生专注一件事,并做到极致才是一个手艺人最该坚守的事。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匠人,要经历上百次上千次的失败,才能打造出精美无暇的建盏。事实也证明,只有长期专注于一项技艺,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才能独擅其法,生产出精致的产品